丁 剛
  10年前,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對阿拉伯國家的民主做過一個計算。他說,全世界有半數國家實現了民主,但22個阿拉伯國家卻不在其中。10年後的今天,不知這位學者是否還有興趣做這樣的計算。
  的確,按照美國的標準,民主隊列中的阿拉伯國家又多了幾個。但三年前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卻讓民主多了一層令人疑懼的色彩。曇花一現的“革命”之後,是迄今仍未看到春意的漫長寒冬。
  這種疑懼心理也感染著西方。澳大利亞《世紀報》最近刊文稱,2014年將是人類民主的“大年”(BIG YEAR),將有40多個國家舉行不同形式的選舉。放到10年前,這可能會讓不少西方人士興奮,但今天的這些“民主選舉”,卻讓文章的作者產生了一種“危險之感”。
  這不是民主第一次與危險聯繫在一起。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在多年前就說,“我們可能釀成大錯的行事方式之一,就是想要去發展民主社區的概念,將世界人為地劃分成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這會比國際政治的自然發展方式衍生出更多的問題。”這位資深外交家據此認定:這是“非常危險的方向”。
  局勢的發展也在證實,危險這個詞用得並不過分。在孟加拉,年初的議會選舉投票期間出現大規模動亂,至少造成十多人喪生,120多個投票站被縱火。緊接其後的泰國,因投票被反對派干擾至今仍無結果,整個社會陷入一觸即發的尖銳對立中。
  “阿拉伯之春”以來的三年,世界見證了由於盲目移植西方民主模式所帶來的太多混亂與無序、太多衝突與暴力。其實,老百姓害怕的不是民主,而是沒有根基的民主、沒有秩序的民主。泰國學者蓬蘇迪拉克在分析曼谷局勢時,就此提出了“民主失序”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用來衡量民主的質量。質量高的民主是與良政攜手共進的,是與秩序相輔相成的。反之,民主則有可能為失序提供滋生的空間。
  在一些失序的國家裡,民主正在成為自己的犧牲品。他信和英拉政府中的腐敗現象的確損害了民主,但用政變和街頭運動的形式推翻經過民主選舉上臺的政府,則是對民主更大的傷害。埃及靠選舉上臺的穆爾西有不民主的一面,但將其推翻後也並沒有帶來民主。
  民主並不自然帶來有序,但失去秩序,民主肯定是無根之木,是危險之源。西亞北非那些發生了革命的國家,以及伊拉克、阿富汗、菲律賓等很多被視為卷入西式民主浪潮的國家,都是在沒有很好地解決秩序問題的情況下,突然開始了民主植入的進程。西方民主的很多功能一下子被“無限放大”。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註。在類似的突然進入西式民主進程的國家中,民眾因長期深受不民主痛苦,對民主有極其強烈的渴求,很容易接受那些來自西方的民主灌輸,甚至有些精英將這樣的混亂視為“民主的前奏”、“民主必然要經歷的折磨”。然而,這些將西方民主奉為圭臬的精英們忘記了西方著名政治學者亨廷頓多年前的斷言:經濟發展需要一個最低限度的社會政治秩序,沒有這一秩序,正常的經濟活動就很難進行。對這些國家來說,真正的危險在於,重新建立秩序要遠比簡單照搬一個民主體制困難得多。他們希望看到的民主之樹,將不得不在一個長期失序的環境下生長。▲(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j13cjsw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