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澳合作不斷深化的大潮中,廣州南沙新區、珠海橫琴新區、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等重點合作平臺,承擔著加深粵澳合作的重大使命與責任,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定位。近年來,幾大平臺建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廣州、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與澳門的合作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在澳門回歸15周年前夕,廣州、珠海、中山、江門四市市長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暢談本市與澳門的合作成果與未來設想。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
  推動穗澳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交流合作
  南方日報:您如何評價近年來穗澳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陳建華:廣州與澳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往來頻繁,經貿合作源遠流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CEPA及其補充協議和服務業對港澳開放先行先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實施,穗澳合作不斷深化,促進了兩地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
  首先是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澳門是廣州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雙方貿易量持續快速增長。2013年廣州與澳門貿易總額為4.77億美元,同比增長14.57%。到2013年底,我市累計批准澳門直接投資項目330個,投資額達12.81億美元。截至目前,廣州在澳門累計投資設立13家企業(機構),投資總額6679萬美元。穗澳經貿合作的快速發展,為雙方進一步深化各領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是合作平臺開局良好。南沙是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範區,是穗澳合作項目對接的重要平臺。目前,南沙CEPA示範區重點合作領域和重點合作項目順利進行。
  三是合作機制逐步完善。兩地確立了穗澳合作專責小組工作制度,每年召開會議,明確合作重點。2013年的穗澳合作專責小組會議在廣州召開,圍繞南沙新區開發、打造區縣合作平臺、共同開拓葡語國家市場等合作議題,簽署了《2014澳門·廣州名品展合作備忘錄》、《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合作、提升穗澳開放型經濟水平的合作備忘錄》、《關於相互支持2014年五大會展項目的協議》和《聯合開拓葡語國家市場合作協議》等四項協議。穗澳兩地高層互訪和各界友好往來頻繁,加強交流,增進共識,推進穗澳更緊密合作。
  南方日報:作為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範區,南沙新區的探索實踐備受矚目,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
  陳建華:旅游合作方面,2013年6月簽署了《廣州南沙區管委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港務局關於游艇自由行的合作意向書》,依托南沙游艇會推進粵澳游艇自由行“點對點”合作交流試點,爭取游艇口岸開放、游艇兩地牌等相關政策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際教育合作方面,2013年6月,南沙新區與澳門旅游學院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職業教育合作框架協議書》。同年10月,澳門旅游學院與南沙嶺東職業技術學校簽署了合作計劃書,引入“澳門職業技能認可基準”。目前,兩校已正式開展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認可培訓合作。
  輸澳農產品方面,自2012年與澳門民政總署簽署《農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書》以來,南沙珠江農工商有限公司和澳門蔬菜批發商會達成合作協議,東升農場、廣州新濠漁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正積極籌備年內向澳門供應產品。
  法律服務、商事仲裁等專業服務合作方面,今年9月1日起,南沙首先試行《廣東省律師事務所與港澳律師事務所合伙聯營辦法》,港澳律師事務所可申請在南沙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合建立合伙聯營律師事務所,開展律師執業服務。穗港澳三地仲裁中心合作成立的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可為南沙企業提供可選的粵港澳三地商務仲裁服務。
  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兩地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由朱小丹省長與馬有禮先生共同發起的穗澳“有禮杯”新聞界體育聯誼賽,歷經十九載從無間斷,2014年先後共同舉辦“歡慶建國65周年·喜迎澳門回歸15周年”——穗澳兩地文化交流書畫聯展、“記者眼中的中華大地”兩岸三地攝影大賽、穗港澳三地“新聞杯”足球聯誼賽等活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交流,促進兩地各領域不斷交融。
  在穗澳長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穗澳深度合作具有廣闊前景和重大戰略意義。廣州將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力,進一步深化穗澳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的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完善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模式,共建合作平臺,提升合作水平,共同推動兩地的繁榮發展。
  珠海市市長何寧卡:
  廣珠城軌擬2016年對接澳門輕軌
  南方日報:珠海如何發揮毗鄰澳門的優勢和作用?
  何寧卡:珠海深入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堅持把橫琴新區作為粵港澳合作的戰略支點和重大平臺,全方位多領域深化珠澳合作。
  我們形成了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政策支撐體系。2009年8月,國務院批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賦予橫琴建設“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五年來,我們繼續發揮經濟特區的先行先試作用,著力落實橫琴“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優惠政策,形成了支撐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政策創新體系。橫琴在全國率先降低澳門金融機構準入門檻,引進設立澳門國際銀行,首發國內銀聯多幣種IC卡。對符合優惠目錄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實施港澳居民個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營造與港澳趨同的所得稅稅收環境。在國內率先實施與港澳類似的商事登記制度,澳門投資企業最快一天之內即可領到外資批准證書和工商營業執照。在全國率先實行“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通關監管模式。我們還積極推動全國首個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力爭打造“澳門離岸免稅區”,爭取儘快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和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等創新政策。
  南方日報:在支持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橫琴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何寧卡:橫琴開發五年多來,我們充分發揮政策創新和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入實施CEPA及其補充協議,吸引了一大批現代服務業項目扎堆橫琴發展,總投資超過2500億元的65個重大項目加緊推進。比如,總投資200億元的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與澳門打造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首期項目開業僅9個月就接待了600多萬人次的游客。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578家,區內金融類企業認繳資本達1146億元,為澳門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同時,我們還出台了《橫琴新區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十一條措施》,在土地出讓、產業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全面落實“澳門優先”原則,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拓展外部空間,形成了澳門企業的投資窪地。目前,在橫琴註冊和登記的澳門投資企業204家,投資總額1695億元。
  南方日報:在構築珠澳優質生活圈方面,珠海做過哪些工作?
  何寧卡:針對珠澳陸海相連的地理現狀,我們以基礎設施對接為先導,以造福兩地人民為依歸,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交通設施、口岸通關、環境保護、水電供應等領域深化合作,努力共建共享宜居宜業的優質生活圈。我們啟動了總投資350億元的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力爭到2016年形成與港珠澳大橋緊密銜接的主骨架路網,廣珠城軌計劃2016年延伸至橫琴並與澳門輕軌對接。橫琴島已建成了投資130多億元的水、電、路、氣等市政基礎設施,正加緊建設投資380多億元的綜合開發項目。針對珠海對澳口岸年通關人數突破1億人次的壓力,我們不斷擴建和完善拱北口岸、橫琴口岸通關設施,加快建設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積極推動粵澳新通道建設,今年底還將實現拱北口岸延長通關時間、橫琴口岸24小時開放和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調整功能,並積極推進“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新型便利通關模式。我們建成運營了總投資超過10億元、保障珠澳供水安全的竹銀水源工程,增加了4000多萬立方米的調節庫容,珠海對澳供水總量占澳門原水供應總量的95%以上;構建了安全可靠的供電系統,對澳年供電量比澳門回歸時增長了20倍,目前供澳電量占澳門社會用電量近九成。我們還剋服了學位壓力,在珠海工作和居住的澳門人士子女可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並提供1平方公里土地支持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建成開學。
  中山市市長陳良賢:
  游艇自由行項目爭取明年試運行
  南方日報:中山與澳門之間的合作有著怎樣的歷史沿革?
  陳良賢:兩地之間的合作既有歷史的淵源,也有著現實的基礎。從歷史上來看,中山與澳門之間可以說是歷史同源、文化同根,兩地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目前,根據統計,澳門中山鄉親逾11萬人,這一數字占到了澳門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澳門中山社團也多達23個。
  除了歷史上的聯繫之外,兩地之間近年來的聯絡也不斷緊密起來。中山不斷深化與澳門的合作,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重點合作平臺和項目,尤其是在翠亨新區建設的“粵澳合作全面示範區”,中山—澳門即將啟動的“點對點”游艇自由行等,這些合作項目都掀開了中山與澳門合作的新篇章。
  南方日報: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兩地應如何利用好這些優質的平臺建設合作?
  陳良賢:我們將會不斷加快推進中山與澳門之間的合作重大平臺和重點項目建設,以大力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2013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在中山舉行,會上中山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了《關於游艇自由行的合作意向書》,確定以中山神灣盛世碼頭為試點,推動中山—澳門“點對點”游艇自由行。同時,會議將合作共建中山翠亨新區納入議題。
  一年來,雙方高層多次會晤洽談,並分別成立了項目專責小組,不斷推進各項合作事務,這極大地保證了這些項目的推進速度。在2014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中山市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合作建設中山翠亨新區的框架協議》和《關於游艇自由行的合作協議》。
  在《關於合作建設中山翠亨新區的框架協議》中,雙方明確將首期啟動5平方公里作為核心區,重點建設粵港澳產業合作園區、國際商貿服務平臺、粵澳教育培訓園區、國際文化交流區、粵港澳旅游合作區,主要是吸引澳門企業前來園區進行合作開發,加強與澳門高校和培訓機構的合作,建立服務業人才培訓基地,並鼓勵支持澳門青年前來翠亨新區創業就業。
  除此之外,游艇自由行項目也實現了政策上的突破,中山港口岸擴大對外輪開放申請獲得國務院批准,游艇碼頭硬件建設如期推進,爭取在明年實現試運行。
  南方日報:中山與澳門兩地還將在哪些領域展開多元合作?
  陳良賢:的確,中山與澳門之間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僅僅體現在一些重點項目上,更體現在教育、醫療、民生等多個領域,雙方正力爭打造起一個完善的粵澳優質生活圈。
  當然,雙方首先還是要繼續加強在經貿上的往來。截至今年9月,中山市合同利用澳門資金3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實現了20%的增幅,其中新批項目就達到17宗。
  其次,雙方在教育領域的全面合作也正迅速展開。今年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與澳門教育暨青年局達成合作協議,明確現階段以“先行先試”的方式,為高中階段的澳門籍在校生提供學費津貼。同時,中山還與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先後簽訂了合作辦學框架協議、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澳科大計劃在中山設立澳門科技大學香山研究院,建構國際創智與知識產品交流平臺。除此之外,兩地醫療機構也展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兩地也進一步完善了供港澳水產品質量的安全示範區建設。今年1—9月,中山供港澳水生動物業務量大幅上漲,出口量達2.47萬噸、9718萬美元,同比大幅上漲22.6%和30.1%,合格率達100%,實現品質和數量的雙升。
  江門市代市長鄧偉根:
  把大廣海灣打造成粵澳合作新平臺
  南方日報:江門與澳門之間有著怎樣的合作基礎?
  鄧偉根: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也是江門、澳門緊密合作的新紀元。江門與澳門具有“地緣、人緣、親緣”的獨特優勢,合作交往一直十分密切,在50多萬澳門常住居民人口中,江門籍鄉親就有20萬之多。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在中央和廣東省的正確領導下,江澳兩地合作不斷深化,交流機制逐步完善。特別是近年來,江澳雙方深入貫徹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層次不斷提升,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有力地促進了兩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南方日報:在這一輪的合作中,兩地重點打造的合作平臺目前發展如何?
  鄧偉根:江門與澳門之間的合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深入,當前兩地正在積極攜手打造一個重大合作平臺——大廣海灣經濟區。該區總規劃面積3240平方公里,擁有415公里的大陸海岸線、561座島嶼,交通區位優越,資源得天獨厚。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得到了澳門各界包括港澳委員的鼎力支持。去年底該區域總體規劃獲得了省里審議通過,成為廣東最大的經濟區,並賦予了“五大發展定位”,其中就包括了“珠江西岸粵港澳合作重大平臺”。
  目前,我市正圍繞這一定位,並結合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及珠江—西江經濟帶縱深優勢進行積極發展。下一步,我們希望能充分借助澳門資金豐厚、國際往來頻繁等特點,推動兩地的優勢互補,把大廣海灣經濟區打造成為粵澳合作新平臺,為深化我市與澳門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南方日報:江門與澳門在哪些重點領域開展了合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鄧偉根:我們兩地積極合作,推動了經貿旅游合作等多方面的穩步發展。江門是澳資企業對外投資的首選地,目前全市共有澳資企業568家,占全市僑資企業數的15%左右,其中有不少都被列入了省、市重點項目,如崖門環保電鍍基地被列為“粵港澳合作環保產業升級示範區”以及“廣東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重大項目”;光博匯項目列入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我市發展綠色光源產業的重要里程碑。
  而作為澳門企業的傑出代表——十月初五餅家以江門為起點,輻射全國各主要城市,銷售區域遍佈7000多間大中型商場,下一步還將繼續擴大投資。而澳門商會團體也積極在江門設立了澳門及葡語系國家商品展銷中心,這也成為了澳門製造及代理商品行銷內地的一個重要平臺。
  此外,我們兩地還進一步加強了在旅游領域的合作,2012年《澳門江門旅游合作備忘錄》正式簽署,兩地以此為契機,開始共同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開平碉樓與村落聯線游的龍頭效應,打造起了“世遺游”的精品旅游體系。
  除了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之外,我們兩地還全面深化了社會民生領域的合作。澳門具有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社會服務機制,對江門具有很重要的借鑒學習意義。去年由澳門江門同鄉會投資超過40億元建設廣東銀葵醫院,成為廣東省首家大型澳資醫療機構建設項目,正向著打造“醫養結合的特色國際化品牌”目標而努力。
  此外,由江門市和省港澳辦組成的聯合課題組對江門市與港澳養老服務業合作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兩地的養老養生合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原標題:粵四市市長暢談與澳門合作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j13cjsw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